钢结构检测鉴定螺栓和锈蚀等级
1、高强螺栓可分为扭剪型和大六角型两种
根据受力特性分为摩擦型高强螺栓,承压型高强螺栓摩擦型高强螺栓 通过连接板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剪力,按板层间出现滑动作为其承载能力的限状态。适用于重要的结构,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可能出现反向内力构件的连接,其孔径比螺栓的公称直径大1.5—2.0mm承压型高强螺栓 以连接的破坏(螺栓或板件的破坏)作为其承载力的限状态其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与普通螺栓相同,可用于允许产生少量滑移的承受静荷载结构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当允许在某一方向产生较大滑移时,可以采用长圆孔;当为圆孔时,其孔径比螺栓的公称直径大1.0—1.5mm组立——即装配,将H形或箱形截面型钢所需板件通过电焊组成所需截面形式自动埋弧焊——采用熔剂层下进行自动焊接,它配用交流焊机作为电弧电源,它适用于水平位置倾斜不大于10°的各种有、无坡口的对接焊缝、搭接焊缝和角焊缝矫正——用人工或机械方法使产生焊接变形的构件恢复原状的方法边缘加工——边缘加工的作用是组对前切除多余金属毛刺,加工适当并根据焊接需要加工适当形状的坡口端部加工——在构件矫正合格后对构件端部的铣平等加工方式
2、锈蚀等级划分A B C D
A级:全面地覆盖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
B级:已发生锈蚀,并且部分氧化皮剥落
C级:氧化皮因锈蚀而剥落,或者可以剥除,并有少量点蚀
D级:氧化皮因锈蚀而全面剥落,并普遍发生点蚀
喷射或抛射除锈等级划分
Sa1——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Sa2——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Sa2 1/2——非常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Sa3——使钢材表观洁净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
St1——留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无浮锈
St2——的手工盒动力工具除锈
St3——非常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火焰除锈——F1
钢表面除锈方法有:手工除锈、动力工具除锈、喷射或抛射除锈、酸洗除锈和火焰除锈
钢结构涂装工序为:刷防锈漆→ 局部刮腻子→ 涂料涂装→ 漆膜质量检查
涂料涂装方法:刷涂法,滚涂法,浸图法,空气喷涂法,无气喷涂法
门式钢结构的相关规定:
钢柱垂直度校正
钢柱垂直度校正的**是对钢柱有关尺寸预检
可采取预留垂直度偏差消除部分误差
误差处理
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两者之差若<1/1.414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略≤1/1.414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
>1/1.414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
尤其是关键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与传递p229
建筑物测量基准点有两种测射方法
1、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建筑物外部,俗称外控法,适用于场地开阔的工地
根据建筑物平面形状,在轴线延长线上设立控制点,控制点一般距建筑物(0.5-1.5)H(H为建筑物高度)
2、将测量控制基准点设在建筑物内部,俗称内控法,适用于场地狭窄、无法在场外建立基准点的工地
三校制度:
初校:目的是要*钢柱接头的相对对接尺寸,在综合考虑钢柱扭曲、垂偏、标高等安装尺寸的基础上,*钢柱的就位尺寸
重校:目的是对柱的垂直度偏差、梁的水平偏差进行全面调整,以达到标准要求
高强地螺栓终拧后的复校:目的是掌握高强度螺栓终拧时钢柱发生的垂直度变化。(这种变化一般用下道焊接工序的焊接顺序来调整)
膜厚的控制应遵循两个90%的规定,即90%的测点应在规定膜厚以上,余下的10%的测点应达到规定膜厚的90%
涂装间隔时间:经处理的钢结构基层,应及时涂刷底漆,间隔时间不应*过5小时
相对标高是把室内首层地面高度定为相对标高的零点,用于建筑物施工图的标高标注
紧固件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或构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件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的总称。
钢结构工程中主要有螺栓,自攻螺钉,拉铆钉
标准柱是能控制框架平面轮廓的少数柱子,用它来控制框架结构安装质量。一般选择平面转角柱为标准柱
管桁架结构——杆件截面为圆钢管或方钢管的桁架结构
相贯线——是两立体相交后,表面上一系列共有点的集合,一般表现为封闭的空间曲线。
钢结构检测鉴定荷载计算
门式刚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取值,也可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2012版)。请注意以下事项:
1.基本风压应按荷载规范附录E.4中附表E.5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
2.并非所有门式刚架的体型系数都可以按CECS,门规仅适用于:屋面坡度α≤10,屋面平均高度≤18m,房屋高宽比≤1,且檐口高度≤房屋较小水平尺寸;
3.当柱脚铰接且刚架的l/h小于2.3和柱脚刚接且l/h小于3.0, 采用GB50009-2012规定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进行刚架设计偏于安全,而在其他各种情况用GB50009-2012取值,将会导致设计不安全;
4.任何情况下,横向刚架两侧墙面体型系数的代数和不宜小于1.2。
(一)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基本组合:
1.2 x*荷载+ 1.4 x较大可变荷载
1.2 x*荷载+ 0.7 x 1.4 x可变荷载
1.0 x*荷载+ 1.4 x较大风吸力
(二)由*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
1.35 x*荷载+ 1.4 x可变荷载x相应的组合系数
(三)地震作用组合:
1.2 (或1.0) x(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 1.3 x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 计算时不考虑风荷载作用,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1.3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