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烟囱完损状况检测。经检测,烟囱筒壁未见明显开裂,烟囱部出烟口粉刷开裂普遍、部分位置砖面潮湿普遍等现象,现有钢爬梯与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锚固情况基本完好,但爬梯、钢平台等部分钢结构涂层脱落、失效、钢结构构件表面锈蚀普遍;避雷针设置完整、连接可靠;烟道口无腐蚀、渗漏情况;烟囱部局部破损,开裂。
2.烟囱主体结构材料强度检测。
1)烧结砖强度测试:为确定受检烟囱筒体烧结砖的抗压强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烟囱筒体烧结砖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根据现场条件选取若位墙体。检测结果表明,烟囱筒壁烧结砖抗压强度在18.3MPa~21.3MPa之间,达到原设计MU10的要求。
2)砂浆强度测试:为确定受检烟囱砂浆的抗压强度,现场采用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砂浆类型为水泥石灰混合砂浆。检测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17)进行,砂浆强度检测结果见表8.2。测试结果表明,该烟囱筒体受检砂浆抗压强度达到5.0MPa的要求。
3.烟囱变形情况检测:根据现场检测条件,采用RTS112SR5L型全站仪,通过测量烟囱上部圆心相对于下部圆心的偏移值,并经过计算得出烟囱整体倾斜情况。变形检测结果表明,烟囱整体向西南方向倾斜,向西倾斜率为4.37‰,向南倾斜率为1.29‰,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007-2011)中规定的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限值3.0‰(注:测量结果包括施工误差)。
受检烟囱位于山东省菏泽市XXX老电厂院内,建于2001年左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筒身高度100m。为了解该烟囱的现状安全性,特委托对上述烟囱进行安全性检测。本次烟囱检测内容如下:
(1)建筑的使用情况调查
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及向委托方了解、调查建筑的使用功能及使用情况,了解是否有改变结构以及用途变等情况,了解烟囱的修缮历史等。
(2)建筑图及结构图测绘
对烟囱的高度、洞口位置、截面尺寸等建筑布置情况以及构件位置、截面尺寸、钢筋布置等结构情况进行现场测绘。
(3)变形检测
采用RTS112SR5L全站仪对烟囱整体倾斜进行检测。
(4)结构损伤状况检测
检查结构是否有裂缝、变形以及局部损伤情况,用文字、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与分析。
(5)结构材料强度检测
对于房屋混凝土材料以及钢结构材料进行强度检测。
(6)结构安全性验算与分析
根据现行规范要求,对于烟囱结构安全性进行验算。
某电厂1、2#机组烟囱高200米,为一座单筒钢筋混凝土烟囱,部烟气出口内直径为7.0米,1978年底设计,1979年开工建设,采用滑模施工,1982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1989年~1990年间曾对该烟囱进行过普查,未发现明显缺陷。1995年,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烟囱筒身存在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酥松现象,同年对裂缝进行了修补。2003年~2005年间电厂实施烟气脱硫改造项目,采用湿法脱硫,设烟气加热器GGH,2006年11月~2008年11月两炉相继投入使用。
增加脱硫装置后,可以脱去烟气中95%的SO2,但烟气中SO3脱除效率较低,脱硫后由于烟气温度降低,烟囱内较易产生结露现象,对烟囱本体具有较大的腐蚀性。该烟囱虽设有GGH,但情况仍不容乐观。进行烟气脱硫改造项目时,未对烟囱内部进行防腐改造,也没有采取任何防腐措施。原有防腐系统是否能适应脱硫后的烟气环境,在经过近两年的使用后以及未来服役期内,烟囱结构的腐蚀损伤情况均未知。
此外,对于烟囱本身来说,该烟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使用,按照当时的国情和设计规范的实际情况,地震烈度依6度设计,而目前上海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烟囱的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用的是筒壁单侧配筋与300号混凝土(现行规范要求),该烟囱已经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其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现状情况未知。
现甲方拟对这两台发电机组进行综合改造,期望能延长到寿命20~30年,对烟囱,则要判断其现有状态及在新的脱硫脱硝条件下的长期安全性。所以必须搞清烟囱使用的现有损伤状况及实际承载力状态,对烟囱现有状态下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进行全面评价。同时综合考虑防腐改造增加的荷载情况。根据相关标准给出处理意见及处理方案,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防腐或改造处理,确保烟囱结构的长期可持续安全正常使用。
为了解A7楼部烟囱加固钢构架质量状况,特对该烟囱钢构架完损状况进行检测。
1.本次烟囱钢构架检测内容如下:
(1)烟囱加固建筑、结构概况调查;
(2)钢构架损伤检测;
(3)钢构架涂层外观质量检测;
(4)钢构架尺寸测绘;
(5)钢构架材料强度检测;
(6)钢构架分析评估。
2.主要技术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
(2)《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205-2001)。
(4)《钢结构设计标准》(G017-2017);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009-201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011-2010)(2016年版);
(7)《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
(8)《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018-2002);
(9)提供的有关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