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重点:
(一)钢结构安装施工中吊装作业的安全防护重点。在建筑施工中,钢结构一般应用在建筑物的较高处且位于建筑物的边缘位置,这就需要吊装作业来进行完成。为了更好的保障钢结构安装施工过程的安全稳定,减少高空作业量,钢结构的构建组装工作应该尽可能的在地面完成;对于吊装作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确保每一位吊装作业人员都持有专业资格证,并且没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发生,要保证吊装作业的工作人员之间信号统一,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在钢结构的起吊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对溜绳进行设置,要派专人加强对于现场的监督工作,确保起重臂下无人,避免起吊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二)钢结构安装施工中高空作业的防护重点。为了更好的进行钢结构的安装工作,高空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高空作业人员在进行高空行走、高空作业时,一定要做好双钩安全带的佩戴工作,正确的将安全带的挂钩与安全绳或安全母索相连接,防止出现高空坠落事故,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为了满足钢结构安装过程中对于高空作业人员灵活性的要求,应该尽量选择具有差速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带,在保障施工人员生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效率。
(三)钢结构安装施工中起重作业的防护重点。在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起重作业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对于起重作业的关注力度不断增加,但是在实际的钢结构安装施工中,因为起重机械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为了保障钢结构安装施工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加强对于起重机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建筑企业在进行起重作业前要对起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详尽的培训,在他们持有专业资格征得前提下,对他们进行安全施工思想认识教育,保证起重机械操作人员从思想上对他们的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起重机械的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指挥,指挥人员手势要准确,口令要响亮,确保起重作业的顺利进行。
传统的防震观点是要求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在这方面有两种思维方式:一是提高结构的刚度来抵抗地震作用;另一种是采用允许结构有一定的柔性变形,从而使其在变形过程中吸收、释放一定的能量。在不增加重量、不改变刚度的前提下,提高总体强度和刚度是两个有效的抗震途径。
而现在以及今后建造的钢结构框架将是越来越多的坐落在高烈度地区,这样就迫使设计人员要从另一个方面来考虑——减震消能。
对结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有两个因素:①结构物的基本周期;②阻尼比。
当采用消能机构后基本都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建筑物的基本周期,从而避开了地震输入的高能量频段,采用高阻尼减震装置使建筑物具有大变形的能力和强自复位能力。
,在小振幅的振动下,呈线性反应,不产生很大的阻尼,但刚度很大,从而限制结构的位移。
第二,在强烈振动时,阻尼器的一部分可以失效,从而允许大变位和大阻尼,以达到隔震目的。
第三,隔振阻尼装置的竖向刚度远大于其水平刚度。由日本的震后调查来看凡是安装了消能、隔震装置的建筑均未遭到较大破坏或未有破坏。当采用叠层橡胶垫等靠摩擦变形来消能的装置,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应大于0.20,用以限制上部结构的水平加速度不超过0.2g。
磁流变减震器是利用可极化的固体颗粒分散在绝缘溶剂中形成的悬浮液,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固体颗粒在磁场方向排成链状结构,产生很大的抗剪切力,此变化过程迅速,可逆,易于控制且连续可控,通过改变外加的电流大小来改变磁场强度。因此在地震作用下,通过敏感电阻变化来导致电流变化造成磁流变减震器产生效能所需要的剪切力,来达到减震消能的目的。
对于在结构中采用的摩擦消能支撑,由实验表明,不论振动时间持续多久,在不同频率、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支撑中的动应力不变;又由于消能支撑的滑动,有效地耗散掉已经输入到结构中的地震能量,这种效应可推迟框架产生屈服的地震烈度约2—2.5度。
钢结构的稳定可分为结构整体的稳定和构件本身的稳定两种情况。结构整体的稳定,在结构的纵向,主要依靠结构的支撑系统来保证,如钢柱的柱间支撑,钢屋架的上、下弦水平支撑和垂直支撑等。支撑系统能否可靠地传递结构纵向的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厂房吊车荷载等)。横向,依靠结构自身(框架或排架)的刚度来保证,主要要考虑结构自身能可靠地传递结构横向的水平荷载。而构件本身的稳定主要由构件组成部分的自身刚度来保证,要保证构件本身及其组成部份(杆件或板件)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屈曲而丧失稳定(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受压或压弯构件上)。
因此,构件本身的稳定因素主要是构件的计算长度和截面特性,包括平面内和平面外的两个方向,当然,还应该包括材料的强度和应力的大小。它主要是找出外荷载与结构内部抵抗力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从而设法避免进入该状态。因此,它是一个变形问题。如轴压柱,由于失稳,侧向挠度使柱中弯矩大量增加,因而柱子的破坏荷载可以远远低于它的轴压强度。显然,轴压强度不是柱子破坏的主要原因。
在结构稳定性检测方面主要针对以下几项重点:
1、厂房构件的高强螺栓连接质量,采用全站仪对构件连接部分的螺栓外漏丝扣进行符合。
2、厂房构件的焊接连接质量,采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确定焊缝质量等级能否满足标准要求。
3、厂房构件的挠度变形,采用水准仪或拉线的方法确定变形量。
2、 构件强度
处理完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其次就是构件的强度问题。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采取不同的现代测试技术获取必要的结构功能参数指标,如排架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时采用钻芯法、回弹法、回弹法加钻芯强度修正的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焊缝强度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焊缝内部缺陷;钢板强度采用里氏硬度检测钢材牌号。
强度问题其实就是指结构或者单个构件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由荷载所引起的大应力是否超过建筑材料的极限强度,因此,这是一个应力问题。极限强度的取值取决于材料的特性,对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可取它的大强度,对钢材则常取它的屈服点。构件强度低,则会使结构承载力不足,显著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功能和抗震能力。
在构件强度检测方面主要从以下几项重点着手:
1、厂房混凝土强度检测
2、厂房钢构件原材料检测(力学及工艺性能)
3、厂房钢构件连接用高强螺栓检测(扭矩系数、抗滑移系数)
4、厂房钢构件尺寸偏差检测
5、厂房钢构件外观质量检测
6、厂房钢构件材料厚度检测
7、厂房钢构件材料涂层厚度检测
3、基础稳定性
处理完上部结构鉴定工作后,就是基础的稳定问题了。一般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排架柱、房屋四角的倾斜量进行量测判断结构变形状况;必要时对房屋进行沉降观测以判断基础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