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厂房的使用历史和结构体系。
2、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厂房主体结构和承重构件。
3、厂房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需要确定。
4、必要时应根据厂房结构特点,建立验算模型,按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和使用荷载的实际状况,根据现行规范验算厂房结构的安全储备。
5、根据检测结果、国家规范及使用情况对该建筑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及承载力验算,综合判断厂房结构现状,确定厂房承重能力和厂房安全程度。
厂房承重安全检测鉴定:
1.建筑物作为轻工厂房使用,无腐蚀性环境、振动荷载和高温环境;
2.主体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梁、柱布置与图纸相符;
3.建筑物无整体倾斜和不均匀沉降变形,主要构件无明显影响承重的质量缺陷;
4.梁、柱实测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
5.柱的混凝土推定强度为14.4MPa,梁的混凝土推定强度为20.1MPa;
6.梁、柱的实测钢筋数量、布置与设计图纸相符。 鉴定结论 结构验算结果表明,框架柱、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围护系统的安全性达到A级标准;建筑物的综合安全性等级为A级,其结构安全性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不需进行第二级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 处理建议 在建筑物今后的使用中应确保进行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建议对厂房的楼面使用荷载限制在3.5kN/m2以下,当使用荷载高于该值时,应进行结构加固。不应随意砌筑隔墙、加层和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当需加层或改变使用功能时,应委托有设计资质的单位对结构进行复核并提出处理意见。考虑建筑物的耐久性,建议尽早对可见温度收缩裂缝进行封护。
按照正常鉴定工作顺序,我们首先根据图纸对厂房整体结构布置和概况进行详细勘查,查勘房屋所采用结构形式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国家规范规程,传力路线是否明确,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支撑系统是否完整、支撑系统长细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因为这些都涉及到结构的稳定性问题。而结构稳定性一直是钢结构的突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钢结构厂房安全鉴定工作中更好的发现和处理钢结构失稳问题
检测中所依据国家规范规程有: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及相关设计规范等等。基础的稳定问题其实就是基础、地基是否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不满足则容易出现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上部结构表现出倾覆和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等问题,从而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功能和抗震能力。
检测过程:
1、调查厂房的使用历史和结构体系。
5、综合判断厂房结构现状,确定厂房安全程度。
一、厂房承重检测鉴定:
1)详细研究相关文件资料。
2)详细调查结构上的作用和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及它们在目标使用年限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必要时测试结构上的作用或作用效应。
3)检查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结构构件及连接情况,详细检测结构存在的缺陷和损伤,包括承重结构或构件、支撑杆件及其连接节点存在的缺陷和损伤。
4)检查或测量承重结构或构件的裂缝、位移或变形,当有较大动荷载时测试结构或构件的动力反应和动力特性。
5)调查和测量地基的变形,检测地基变形对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系统及吊车运行等的影响。必要时可开挖基础检查,也可补充勘察或进行现场荷载试验。
6)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性能和构件的几何参数,必要时通过荷载试验检验结构或构件的实际性能。我公司拥有专业的检测鉴定人员,有专门针对厂房楼面承重能力评估的工程师,对各类大型机器设备重量、参数及支点摆放较为了解,可为各类工业生产提供楼面承重能力数据,确保厂房安全使用。
二、厂房承重检测鉴定过程中结构鉴定技术要求:
1、在结构布置分析中,应重点对结构体系、平面布置、传力路径、连接方式、支撑布置、构造措施等进行检查和评价。
2、在结构构件裂缝分析中,应根据裂缝位置、形态和其它检测结果判断该裂缝是否属于受力裂缝。对受力裂缝应通过承载力验算证明,对非受力裂缝应进一步区分沉降、收缩、施工、温度、耐久性等并分析产生原因。
3、结构复核时,应明确验算所采用的规范、计算软件及版本、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场地类别、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材料强度等参数。
四、结构复核时所依据的设计规范应根据鉴定目的和鉴定类型确定。对涉及改造、使用功能改变的应按现行规范执行,结构安全性鉴定宜采用建造时期处在有效期内相应的设计规范但不低于89系列规范。
五、结构复核时,普通民用建筑楼面的附加恒载应不低于1.5KN/m2,屋面的附加恒载应不低于3.0KN/m2,如有可靠数据的可按实际取值。厂房活荷载取值除设计文件明确说明外应不低于3.5KN/m2。楼梯恒载取值应根据截面尺寸计算确定。
一、承重检测重点
建筑承重检测主要的是检测楼面承重(承载力)数据,根据检测出的上限承载力数据,指导甲方进行设备摆放、厂房改造或者评估生产车间房屋现状的安全情况。
二、具体检测内容及方案
1、确定建筑物的尺寸、位置及暂定使用荷载。
2、检测建筑物的轴线尺寸、层高,鉴定区域梁板结构布置。
3、查看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构件传力是否直接等。
4、检测鉴定区域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及楼板的厚度。
5、采用钻芯法局部抽检鉴定区域梁、板、柱的混凝土强度。(参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中第3条,确定抽芯的数量,送有建筑材料检测单位进行试验,获取试验数据,作为报告复核计算依据。)
6、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鉴定区域梁、板、柱的钢筋配置情况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7、检测建筑物鉴定区域梁、板、柱等构件是否有裂缝,并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是否已造成对结构的危害等。
8、分析改造增加建筑物对现状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鉴定。依据国家规范取值动力系数,根据检测、鉴定规范核定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9、根据实测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荷载、使用情况和房屋结构体系,根据检测结果、原设计图纸、国家规范等,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房屋的鉴定区域现有安全使用能力并复核其构造措施。
10、对建筑物鉴定区域的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遵循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编写鉴定报告,提出鉴定结论。
三、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常见处理方法
1、如果设备要求承载力接近楼面上限承载力建议采用设备底部增垫钢板扩大设备与楼板的接触面积,达到安全使用状态。
2、如果设备要求承载力超过楼面上限承载力一般采取加固补强的方式进行不满足的构件处理。常见的构件处理方法主要有碳纤维布加固法和粘钢加固法。